虾稻田里趟出致富新路径

发布日期:2024-05-13 08:43 来源:潜江日报

春争日,夏争时。5月9日,记者走进后湖管理区前湖办事处湖耕农业基地虾稻田里看到,农机师傅们驾驶着插秧机在田间来回穿梭,一株株嫩绿的秧苗在插秧机秧盘上滑落,井然有序地插入田里,很快这块虾稻田便穿上了绿色的“新衣”,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。 “这个基地大概有200亩,小龙虾已经捕捞得差不多了,现在开始插秧,今年估计能种出两季稻。”湖耕农业基地管理人员关财章指着虾稻田介绍。 传统的虾稻共作模式为“虾-稻-虾”的两季虾一季稻模式,虽第二季虾的产量远不如第一季,但也是一笔不低的收入。今年,该基地在湖南考察学习后,尝试把种养模式改为“虾-稻-稻”,即早早地把小龙虾放入围沟,种上早稻,避免小龙虾集中上市价格低,同时两季稻也能大幅提升水稻的产量和效益。 “今年小龙虾产量很不错,近一个月每天都有1000多公斤,最后收尾还出笼750公斤。现在把剩下的虾放在原塘里,让它产苗,明年就不用投虾苗了,还能早点出塘,卖个好价。”关财章开心地说。 目前,该基地通过与专业水稻种植合作社合作,合作社统一提供育苗、播种、除草等“一条龙”服务,大大提升了水稻种植效率。 关财章介绍,第一季稻的成熟周期在110天左右,生长周期比传统杂交稻更早,等收割完第一季稻后,让水稻再长穗、抽穗,进行第二茬稻的收获。 为进一步提高土地亩平效益,该基地还计划在6月水稻“根深苗壮”后,购置蛙苗投入围沟中的网箱内。“青蛙养3到4个月,就可以上市销售了。”关财章说。 通过生态、绿色、高效的综合种养模式,湖耕农业基地在保障“米袋子”的同时,更充实农户的“钱袋子”,实现粮食丰收、农民富足、产业兴旺、生态可持续,谱写出了乡村振兴的新“丰”景。

附件:

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

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